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迄今逾700学生修读 中学华文语特重启海外浸濡活动

石井那步 安危前线 2023-2-12 12:38 102人围观

华文语文特选课程2020年在九所中学开办,至今有超过700名学生修读。随着防疫措施松绑,因冠病疫情转为线上进行的学习和交流活动陆续恢复实体形式,教育部接下来也计划为中学生重启海外浸濡活动。
中学语特首届吸引约230人报读,其中200人被录取,今年则迎来第四届新生,报读和录取的学生人数都是课程开办以来最高的一届。疫情导致实体宣传活动暂停,多少影响了收生,2021年报读人数减至约160名。
教育部在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今年有超过260人报读语特,约220人被录取。去年则有超过230人报读,约200人获录取。
 
   
 
防疫措施松绑后 为中学生办语特营
发言人指出,过去几年,因防疫限制,语特营、讲座等活动转为线上形式,好让学生继续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和专家交流学习。随着防疫措施松绑,面对面的实体活动已逐步恢复。教育部去年中和年底分别在德明政府中学以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为中学生举办语特营。
修读语特的初级学院及高中生去年11月也到马来西亚新山参加两天一夜的学习之旅。教育部计划为中学语特生恢复海外浸濡活动,让学生继续从中扩大视野,增进对华文、文学与文化的认识。
教育部自1990年起陆续在五所初院和直通车学校为高中生开办语特,旨在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精通双语的人才。
2020年,语特走入九所中学,包括圣公会中学、中正中学(总校)、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海星中学、南侨中学、南华中学、南洋女子中学校,以及淡马锡初院(中学部)。学生从中三开始加入语特,须选修华文文学,入学标准主要以中二华文成绩为考量。教育部鼓励这些学生升上高中后继续修读语特。
目前,在华侨中学(高中部)、淡马锡初院、南洋初院、裕廊先驱初院,以及德明政府中学(高中部)修读语特的高二学生有约170人。
谢佳芯(15岁)从小在父母的鼓励下养成阅读习惯,就读育青小学时参加写作比赛等活动。她凭着对华文的兴趣,通过直接收生计划进入圣公会中学,今年升上中三后选修语特,希望有更多机会接触文学并创作。
她受访时说,阅读是一种乐趣,让她从中发掘文字的优美。“我期待接下来参加语特营,向作家学习,并与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意见,一起研究创作,上了高中也想继续上语特。”
身为语特学生,这名参加学校中文戏剧团的女生有机会为校内学生报《竹音》写稿,为《竹音》广播站制作播客。
圣中华文教师王剑平指出,《竹音》是学校语特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收录校园报道、新闻、学生创作等,旨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华文,因此也开放给非语特学生投稿,校方也会邀请校友回校与学弟学妹分享高中的语特课程经验。圣中今年有17名中三学生修读语特。


   沈舒月是中学语特首届学生,升上南洋初院后继续选修语特,也曾回母校与学弟妹分享对文学的兴趣和学习过程。(受访者提供) 
 
回母校介绍课程 语特生:有助提升个人素养
中学语特首届学生沈舒月(18岁,高二学生)目前就读南洋初级学院,她曾回母校圣公会中学介绍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她认为,语特让她获益良多,接触更多文学作品,认识本地作家。
就如作家梁海彬在语特营中与沈舒月和其他学生分享创作的心得,以及在剧场的工作经验。
文学作品各人解读不同 参与讨论会有思维碰撞
沈舒月说,文学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可以不同,她喜欢在与同学讨论作品时的思维碰撞。
“很多人对语特有误解,觉得念文学一定要从事教学或传媒工作。开放日活动上,也有不少家长问我们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学文学让我体验不同人生,让我学会接受不同观点。即使不从事文教工作,这些学习经验对提升个人素养也是有帮助的。”她毕业后打算修读工商管理或心理学。
碍于疫情无法到中国参加浸濡,沈舒月觉得有点可惜,但她和同学们以线上形式参观了北京故宫、天安门等景点,听导游介绍历史,增长知识。去年底,部分语特学生也到新山交流,参观柔佛古庙、华族历史文物馆、宽柔中学、南方大学学院等。
为小学生讲故事 推广华文阅读
从后港小学升上南侨中学的苏翰乐(16岁,中四学生),希望通过语特进一步培养自己对华文与文学的兴趣。他曾参加图书馆学会举办的阅读计划,定期到南侨小学为小学生讲故事,希望激发他们对华文阅读的兴趣。
去年学校举办角色扮演比赛,他特意选择华文书为题材,介绍本地作家艾禺的《不见了的蓝色气球》,向同学推广华文阅读。
他打算升上初院后继续读语特,实现当华文教师的理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原作者: llxk 来自: ffh